Orbit bar

:::

3/6-夜問1:擁抱厭世代(袞德林仁波切演講)

  • 2018-03-06
袞德林仁波切3月6日蒞臨蘭陽校園演講,講題為「擁抱厭世代」,「厭世代」指的是1990年之後出生特具厭世感的年輕世代,面對低薪、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,處於貧流層的低薪生活,雖不悲觀卻也無法樂觀。普遍對未來充滿著徬徨,心中有無從宣洩的壓力與不滿。
講座期藉由佛法的生命智慧,透過不同角度來剖析這個社會現象,以擁抱取代抗拒,一步步讓年輕人能深入觀察心中的厭世感,重新定位之後再出發!
仁波切以藏語演講,他首先肯定學校教育培育各種人才,對人類產生很大的貢獻;特別在參觀蘭陽校園後,他特別提到淡江大學幫助很多外籍學生在台灣學習專業技能,使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學成回國後,得以改善當地的生活條件,幫助更多人得到快樂與歡愉的生活,淡江大學蘭陽校園這樣好的學習環境,更是很重要的學習快樂來源。
為了個人和家庭的需要,這世代要追求內心的快樂是很重要的,而如何才能得到快樂,杜絕痛苦呢?蘇格拉底說至善是人生的最終目標,而曾為柏拉圖的弟子歐都撒斯(Eudoxus)則提出追求快樂為人生唯一的至善。「快樂」從最初的哲人思考,拜科技之賜,物質環境理應讓更多人快樂生活,但現今的繁榮進步,却看到很多人不快樂,甚至因而傷害別人,人們的眼光只看外在的物質環境,是導至生活不快樂的原因。快樂,要從內心去找才是正途。特別是21世紀這個世代,天災人禍困境不斷,更應尋求內在的快樂之源,往對的方向看,反覆思考,就可以減少痛苦;面對問題,尋求解決才能快樂。
另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「知足」,知足是減少痛苦的方法。仁波切舉好多例子來說明;我們知道,自古皇帝集財富及權力於一身,但却大小戰爭不斷,起因於不能知足。又,有一個人剛得到第1份工作,領第1份薪水時是欣喜的,但隨之而來的,是無止境的慾望;貪慾、欺騙等劣行皆因不能知足。有一位智者要把快樂的寶物給最貧窮的人,找尋的結果,最後把寶物送給國王,因為國王內心從來沒有滿足過。
學校教育帶來國家進步,在學校中要學會「尊重」,好的老師以慈悲對學生,相對的,學生尊敬老師,因為老師不祇在課堂上教育學生,更在人生的問題上成為學生的指引,因此學會成為感恩的學生是很重要的,要尊敬老師如同父母般敬重。
最後,仁波切將「學會從內心思考,終究會得到安樂。」這句致理名言送給與會師生。


更多照片請點選 [ 蘭陽校園粉絲頁相簿 ]